“低人一等座”,高铁服务不该如此“混搭”
抖音吃瓜当乘客支付一等座票价却被迫坐在商务车厢的“简配版”座椅上,这场看似关于舒适度的争议,实则触及了公共服务领域最敏感的神经——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划定边界。混编车厢设计的合理性本无可指摘。铁路部门通过动态调配商务座与一等座配比,既避免高端席位空置浪费,又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,这种运力调节手段在国际交通领域亦属常见。问题在于,当技术调整演变为服务降级时,公共服务的契约精神便遇到了挑战。商务车厢内的一等座不仅拆除扶手、固定靠背,更因座椅材质差异形成“连排硬座”的观感,使乘客陷入“高价买尴尬”的困境。而且,购票系统对此未作任何提示,乘客直到验票上车才惊觉“货不对板”,这就动摇了公共服务“明码标价、质价相符”的根基。那些身处商务车厢却只能挺直腰板的一等座乘客,所承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,更是对比产生的心理剥夺感——相邻旅客的平躺座椅、专属餐食与其僵硬的坐姿形成刺眼反差,这种人为制造的“车厢分化”,恰与公共服务弥合差异的初衷背道而驰。糖心vlog
頁:
[1]